九兵团司令石觉,被称为汤恩伯干儿子,后来去哪了
北平解放那天,傅作义一拍桌子,说就这样吧。石觉直接泪崩。哭得跟个孩子似的。旁边人都傻眼了,这位九兵团司令咋这么脆?
其实他是广西人,家里书香门第——这词听着高大上,其实就是父亲当过教书先生,还参过军。可惜命不好,一场仗把老爸打没了,小石觉从小就靠母亲拉扯大。
长大后,他也不甘心混日子,就去考黄埔军校,还真考上了,是第三期的学员。这一步挺关键,不然估计就进桂系抱李宗仁的大腿去了。但他偏偏和桂系八字不合,从头到尾都是外来户。
刚毕业那会儿,他遇到了汤恩伯。这俩人的缘分在南京续上:一个是副中队长,一个是大队长。从此以后,汤恩伯去哪都带着他,有点像带娃出门必须牵手那种感觉。所以大家才给他起外号叫“干儿子”。
混到抗战结束,这哥们终于被安排进杜聿明体系,第13军划归杜指挥。他人生第一次离开干爹,各种水土不服,看谁脸色都觉得别扭。
东北刚开打时,他驻承德。当时杜聿明用13军和52军横扫辽西走廊,那阵风头正劲。但接下来剧情反转:杜让52军去沈阳,让13军往热河跑。这下可好,大城市泡汤,只能去穷地方捡破烂。
石觉嘴里骂骂咧咧,但还得硬着头皮执行命令。不满归不满,人家还是老实办事。不过从这之后,两个人算是彻底闹掰。
占领热河后,本以为能歇口气,结果又被派去临江硬碰硬。一仗下来自家王牌89师全没了,那肉疼劲,比丢钱包还难受。他敢怒不敢言,只能背地里找关系跑路——直奔北平投奔李宗仁去了。
李宗仁当时正缺将领,一看来了个黄埔出身的广西同乡,高兴坏了。随便聊两句,就把13军弄到自己麾下,美滋滋。而且赶巧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成功,这下轮到傅作义管辖石觉啦!
但很快局势又变天:四野入关、傅作义顶不住压力准备起义。本来南京留两个兵团盯着傅作义,一个第四兵团司令李文,一个就是我们主角——第九兵团司令石觉。说白了,就是防止有人乱搞事情。
可形势比人强,他们也只能认栽,只求一架飞机回南京别留下尴尬记录。当时要走的人不少,但最后只有极少数坐飞机溜之大吉,其中就有我们的主角。他一下飞机立马发公告,“我跟傅作义划清界限!”典型职场甩锅操作,两边不得罪才行啊……
回南京后,其实已经光杆一个。但还想继续玩,于是找老东家汤恩伯求助:“爹,我回来啦!” 汤也是感情牌打到底,把他安插进京沪杭警备部做副手。“你最懂部队情况,再回来帮我守上海。”
蒋介石其实有点无语:“这小伙本来前途无量,被你拖累成啥样……”但关键时候还是批复同意,为的是守住上海这个摊子嘛!
然后呢?解放战争火力碾压,不是谁来了都能逆天改命。不管怎么指挥,该丢还是丢。最后撤退路线分叉口:汤跑厦门、石率3个军6万人撤舟山群岛。在海岛坚守,又开始新一轮拉锯战……
1950年台湾怕舟山保不住,下死命令让12万士兵全部撤台!这一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大逃亡,全靠细致安排,否则半路掉链子的多得很……蒋介石看完简历,“哎呦不错哦”,直接提拔台湾防卫总部副总司令。有时候人生巅峰来的猝不及防啊!
不过之后再没什么大战役,也没人折腾他,一路顺顺利利退休养老,在台北活到了1986年寿终正寝。有意思的是,同期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大佬不是战死就是被俘,比如邱清泉、黄百韬啥的;倒是不声响的小透明反而落地生根安全收官,好像历史总爱冷幽默一下……
想想如果没有那么多兜兜转转,也许早就在某次决策失误中凉凉;偏偏每次节点,都踩对节奏线,总算熬成资深“幸存者”。而且整段履历一直夹缝生存,从桂系-中央-杜聿明-李宗仁-傅作义-汤恩伯,每换一次老板都是新的险境体验卡……
现在翻翻史料,有些名字只剩一句注脚,有些却悄悄留下轨迹。如果你在那个年代,会选跟谁混?站错一次队,是不是连姓名都会消失?
免责声明: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网友评论,不构成历史结论,仅供交流探讨参考
广西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